登录|注册
达芬奇的笔记:人类飞扬的终极趣味与好奇心
1600
5

当我们谈论文艺复兴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欧洲艺术,是一个宏伟之极的大话题。如果自西班牙岩洞里的描绘为始,则其源远流长,非一日之功。克里特岛的绘画为文明绘画之始,希腊的陶瓶绘画和壁画已有短缩法、透视法等端倪所见;伊特鲁里亚墓室壁画和庞贝城壁画开始描绘美妙的日常行动……漫长的中世纪,绘画更多作为建筑的装饰,教会相信绘画须以图代文字(因为那时代文盲太多了),以最少的图描绘《圣经》故事,故欧洲绘画、挂毯或镶嵌画往往求表意而缺乏眼见为实之感。


到了13世纪,艺术家——这时他们还常被目为工匠——有时能抛开口口相传的戒律技巧,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此之前,艺术家们都是这样产生的:他们给其他艺术家当学徒,投入血汗,当牛做马,偷学些技巧。他们做杂活、干劳力、填次要部分的色彩,然后才学习画次要角色、画背景,画师父们不愿干的事。中世纪的画家们,将画像视为流水线劳动。他们会画冠冕、袍子和权杖,会画基本的人脸和身体;于是他们接了订单,就老实把人画出来;人脸未必肖似,只画固定的衣服装饰,让人明白“噢,这是某某主教吧”,大概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13世纪,画家们偶尔会画些不那么程式化的东西,你可以理解他们寂寞了,想展现一下技巧了,或者用好听点的词句,“感受到了艺术的灵感”,随便吧。


打个比方的话:


古希腊时代,希腊人布满地中海。那时候,人们愿意航海,说多种语言,跟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愿意琢磨几何图形、人体线条、思考、辩论,愿意在神话里把神描述得和人一样贪婪,会生气。他们喜欢线条敞亮、对称匀整的大气玩意儿。亚历山大相信四海一家,人类是可以共同交流的。之后罗马人承了希腊精神,从柱式到神祇,几乎照搬,只是别出心裁,略微严肃清减些。但大体上,您不妨把希腊到罗马时代的欧洲,想象成一个活泼谑浪,爱肉体爱美色,爱航海爱打仗,对世界挺好奇的外向型少年。


395年,罗马分为东西罗马帝国。之后蛮族入侵、战乱频仍,盗匪洗劫、流氓遍地,小镇人民凛凛危惧。罗马被占领被焚烧,西欧简直剩不下书籍。大家一边居无定所,一边往内心去追索,教会成了精神避难所。中世纪招牌的建筑,是罗马式和哥特式,前者厚重但黑黝黝的,偶尔透点亮下来以表示尘世是黑暗的只有天堂比较光明,后者高挑峻拔但是装饰繁复觉得这样比较接近上帝。为什么中世纪教堂壁画喜用马赛克描述故事?一部分原因是,尘世太乱糟糟,大家的需要就是说话;另一部分是因为,大家都是文盲,需要看图来体会……在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更像个裹紧衣服、内向自省、钻牛角尖、盯着一个问题死想、觉得生无可恋的宅男,而且很爱和人吵架。


然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实际上,文艺复兴,并不从艺术开始。数学上有个词,叫做斐波那契数列,亦即黄金分割数列。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第一个描述这数列的,叫做列奥纳多-斐波那契先生,是意大利比萨人。他爸爸是个商人,专在北非阿尔及利亚那地方做生意,列奥纳多-斐波那契随父从商,就在北非接触到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其实最初起源于印度,但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接触到此物的,就认作阿拉伯了。列奥纳多在意大利时,用着罗马数字,觉得忒麻烦;阿拉伯数字简洁明快,真是豁然开朗,列奥纳多后来写了本书:《Liber Abaci》,即“计算书”。这书讲了记账、利息、汇率,并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理念:这算是阿拉伯数字在欧洲落地生根。


15世纪了,佛罗伦萨人有钱了,当时的大富翁乔万尼-鲁切拉伊道:“我认为,我通过花钱,完成建筑,使我获得了荣耀和灵魂的满足。”


就是说:佛罗伦萨人靠精明算计挣够了钱,然后开始请艺术家了。文艺复兴从数学、航海、球面几何、积累财富、享受人世间的生活开始。意大利诸位名家,当时有机会观摩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品,他们开始用短缩法、透视法,描绘事物不再平板板的,而试图展现出“如我们眼前所见”的一切。人体比例、肌肉线条、构图、造型,绘画与雕塑都不再敷衍了事。


而雕塑、构图、绘画、数学、人体比例这些东西,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精神,真正的相接之处。


那时节佛罗伦萨有机会接触希腊和罗马艺术,对古典艺术血肉贯通的风格大为倾倒,厌恨中世纪呆板僵死的套路,所以尤其爱重肌肉健美又清澈明晰的雕塑风骨。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我们要说达芬奇呢?


因为列奥纳多-达芬奇就代表了文艺复兴精神。之所以他、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并列为文艺复兴三杰,并不因为他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这些作品。米开朗琪罗有《大卫》,有西斯廷天顶画,有圣彼得大教堂,有无穷无尽的雕塑作品;拉斐尔则有《雅典学派》,有数之不尽的圣母画和设计作品,只拼作品,那时代大师如云。达芬奇了不起的地方,恰在于:


他是那个时代,最接近文艺复兴典范的人。他与米开朗琪罗格格不入,被佛罗伦萨当地人认为过于沉溺冥思,但他真的会想许多。他爱做笔记,做解剖图,设计机械,研究地质,规划建筑,研究几何……他的那些伟大画作,只是他伟大概念的一部分。




得多提一句的是,达芬奇,一如许多述而不作的古希腊先贤那样,做许多笔记时并无日后出版的打算。


所以:他的相当多笔记是用左手写的,无法正常阅读,必须在镜子里才看得见——这简直就是人为增加阅读障碍。同时代的某些伟人,比如米开朗琪罗,并不太喜欢他——当然,大师们不一定要彼此喜欢——只因他觉得达芬奇有时候太异想天开,仿佛不活在城市里,缺乏米大师自己那样,对美、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情。


然而这就是达芬奇特异的地方:他写笔记,没有系统,没有一定逻辑,许多时候没有理论依据。你看到的并非科学证明——他写笔记的时代,现代科学论证体系还没建立完整——纯粹出于好奇与想象。实际上,他是所有意大利大师中,最不意大利的一位。他在法国游荡,他在米兰、罗马和佛罗伦萨到处游走,从来没有真正根植于哪个地方,而他思考的问题也都跨越时代。他没有其他大师们那样,忙着为本地建造伟大教堂和广场,他想的是许多更无用、更轻逸,但也许更好玩的勾当。




当然了,你可以说,达芬奇的许多概念,比如直升飞机,比如机器人,都只是纸上谈兵,但这是文艺复兴精神。这些东西未必需要有用,但是有趣。这是古希腊的精神:以好奇的眼光扫视万物,觉得一切都精巧有趣而有可能。这种无限发散的思维,这种还没被规范约束住的、随意流溢的趣味,我们称之为天才。


这是古希腊的映照,是人类的少年时期,还来得及胡思乱想、一本正经研究知识、把一切都当做个事儿琢磨的年代。


还是接过上面这个比方。

文艺复兴呢,就是被中世纪困久了的宅男,重新捡起了希腊罗马的美(一个重要原因是: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吞掉,许多古希腊罗马文物西流到意大利),又愿意去航海见世面了,又愿意去追求财富了,又开始觉得人生有意思了,又开始觉得亲眼看见才算数,不能盲目死想,得追求知识了,又开始追求几何对称大气匀整的美,又开始企图讲道理、辩论和思考了,开始出去郊游了,开始对各种东西都插一脚,不管是否有用,先琢磨再说。


总之吧,欧洲从那个闭塞钻牛角尖的宅男,又重变成个冒冒失失,二愣子兮兮,但是活泼谑浪、爱肉体爱美色、多嘴多舌、好奇无止境的青年了——而这种形象的凝缩,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人,以及他那些未必实用,但绝对有趣,散乱飞扬、没有目的性,却提示着人类终极好奇心的笔记。


作者: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