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阅读,是如何给人自由的?
1414
81

         据我的观察,简单的孩子和老人,可能都喜欢动物多于人,只有精力旺盛的成年人才有勇气和同类打交道,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弱智的我发现相比于《西部世界》,我更喜欢BBC这部可能婴儿都能看出点门道的、十年前就将同类型节目制作水准提升到史无前例高度的《Planet Earth 2》。

          游蛇捕杀蜥蜴、企鹅夫妇轮班跳入凶猛的海浪为孩子捕食、美洲豹突袭鳄鱼……这些让人心潮澎湃的片段,静下心来却似乎不需要任何人类的形容词去描述,它们是一个几乎完全脱离人类语境的原始存在,你完完全全地不必动用文明世界里的各种知识体系、道德观念,去考究、去评判它们。造物主在这些生物上的美妙设计,被它们以简单和纯粹的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它们所有行为几乎都可以归因为生存本能。

          人类以外的这些生物会抑郁吗?估摸着不会,动物(驯养的不算)自始至终还都经营着他们诞生到地球上便经营着的营生,有着一生和具体到每一天的使命,与自然环境进行着各种不屈不挠的周旋,有着黑白分明的敌友,没有独身主义者、没有存在主义者……

        尽管人类也和动物一样一生都要做那几件事,人类却是一个发明出工具的物种,这让他们有机会照料很多生存以外的需求;他们还是一个会传递累积文明的物种,每个人诞生到人类文明中便都有了几千年的年龄,身上披着厚厚的哲学卷宗,和含混不清的各种理念。

         文明是阶梯,但同样是樊笼,如同生活在野蛮日耳曼人统治下的中世纪人们已经忘记了在他们之前的希腊人会用近似科学的方法研究世界,而不是被虚无缥缈的神学折磨的毫无自由。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也被各种观念推动着往前走,很多观念接近不辨自明的真理,我们从未想着去质疑它们,不由自主地成为文化的“人造人”,迷迷糊糊地走了小半辈子,

         但这些作用到我们身上的观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是否依旧适用,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太清楚不是吗?


        小老头苏格拉底走在大街上抓起人就问那些看起来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把晕乎乎的行人绕进去,推导出现存制度存在的谬误,进而证明那些人们从不去怀疑的天然理念,往往经不起任何推敲。

        当你以为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康德、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三纲五常、功利主义等等时,你已经习惯的一切可能都就涵盖了他们所造成的影响。

          阅读过程的获取知识,反而像一个奔向原始人的进程,剥开身上厚厚的文明成果,弄明白重叠到我们身上的各种理所应当的理念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生成的,它们是否建立在严格的逻辑论证上。

          我们不是去学习一件崭新的事物,而是将某些早已经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东西剥离出来,端详审视,再决定是否加以利用。试着回到原点,看事情原本的样子,抵达一个无知而原始的自己,然后再重新走到今天,将已经成为樊笼的那部分文明挣脱掉,获得自由,可能便是求知的意义。

我们跟着史学家回到艺术史的原点,发现艺术史总是从史前的那些简朴的壁画开始说起,但当原始人创造这些壁画的时候,艺术这个词都还没有诞生。

           各种各样被划入艺术靡下的事物,在它们的时代一直发挥着各种实际用途,装饰、记录信息,装饰教堂来收买教徒,歌颂君王。

          时过境迁,当这些东西慢慢失去其实用价值,当绘画、雕塑开始从实用领域慢慢退出,我们开始单独地审视,艺术便真的开始存在了。

          它变成一种单纯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一件艺术品是为了什么了,只知道它单纯的美,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至于也忘了去询问作者创造的意图了。

         我们可以不再被眼花缭乱的艺术门派搞得精神分裂,不再顾及各种学院式腐朽理论,艺术不需要解释,美是它唯一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跟着人类学家去做田野调查,去探寻那些未被纳入世界体系的文明,寻找食人族、实行一妻多夫制的丛林族群。

         是的,他们也是人类,一个和世界主流观念发生着巨大冲突的人类族群。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近邻?用我们的道德观念显然不行,人类学家不该想着去“拯救”他们,而是用田野调查法还原这种人类生存状态的来龙去脉,告诉“文明世界”,告诉被一种生活伦理包裹着、困顿着人生似乎没了任何可能的人:人类也可以以这种方式生活,可以合情合理,可以自圆其说。

          最后我们跟着天文学家望向无垠的星空。


 

       如果雾霾再没有散去,建筑物成了最后的庇护所,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从未见过星空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面对着城市的高楼和电子屏幕,踏着橡胶跑道喝着合成水呼吸着人造氧气,终于忘记了自己是自然的一员,忘记了自己——人类,其实生活在太空中的一颗蓝色星球上。

迄今为止,我们似乎是这浩瀚宇宙仅有的造访者,每个人也仅此一生的观光机会。头顶的星空,隐藏着整个宇宙的孤独和死寂,仰望着它,你会不自觉地想问宇宙深处究竟有什么。生命与宇宙的关系理应被昭然,而不是被渐渐蒙蔽。

         我们应该始终有机会踏在有土腥气的土地上,用真实地奔跑取代跑步机,那时土地会陷下去,也有飞虫飞出来,你是自然的一份子,冬日里的凉风也有你的一份。对宇宙的敬畏,会让人看到自身的渺小,会不由自主的神情肃穆。

        “童年”因有区分的阅读被发明之前,小孩子不会被屏蔽在成人内容之外;“监狱”被发明之前,对罪犯是公开的肉体折磨;救伤员制度被建立之前,战场的伤员无法得到任何照顾;从未相见的两个人相遇时不会像动物相遇那样彼此咆哮,是因为故事让我们产生了共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乡约俗语可能是出自中国人不信来世,所以把信仰寄托于血脉延续的精神盘算……

         你看,一切都不是本就存在的,它们在各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才成为了今天的样子,现成的、丰富多彩的、含混不清的历史成果一股脑地提供给了人类,人类也成了唯一会迷失、会抑郁的物种。

         你可曾想过束缚你的各种观念,可能来自混沌的头脑,来自以讹传讹的怪圈,来自某阶级的利益所需,来自你已经无力抵抗的路径依赖,来自因尴尬和恐惧而出现的合谋性沉默……

           更重要的是,它活在具体的历史和时间里,是一个简约化的范式。阅读可以让人回到原点,也可以提供更多作者总结出的观念,给你那份做狭隘文化所界定的不正常人的勇气。

         世上没有真理,每个把生活过得自圆其说的人,即是真理本身。


作者:刘小流  公众号一晌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