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人说“少不入川,老不入广”,大意是年少不要去四川,那里的少男少女奔放多情,容易流连忘返,不思进取,而老了不要去广州,那里天气温和适宜,待惯了就不能适应其他地方的气候了。前一句话,我大致是能感受到的,可让我真正认同“少不入川”的最大理由,却是他们的饮食!
按说,四川好辣,对于湖南人而言,并没有多大稀奇,不过我去看到了“川妹子”泼辣后的另一面,乐山便是与她邂逅的绝佳场所!“玩在成都,吃在乐山”,此言诚不欺我。从峨眉山下来,一到乐山便挑选了个宾馆住下,没有别的要求,只需要在市中区东大街附近。因为据我所知,很多乐山名小吃都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带,方便我们打游击。接下来便是,分享我们探店的成果啦!
最能体现一地饮食特点的,便是一个字——“异”!怎么不同,就怎么吃!乐山最迥异于其他地方的,便是烧麦!它所用馅料不是糯米,而是鲜肉等,而且是实打实的新鲜馅料,对于这种“良心操作”,此后我会在乐山各处小吃中看到。行走在大街上,我看到一块“平平无奇”的黄色招牌,上写“海汇源”烧麦。进得店来,点了一份鲜肉烧麦和翡翠虾仁烧麦,阿姨将小票交给我,并转递给旁边的面点师傅,原来是现卖现做,等师傅端上蒸笼。看那随手捏出的皮褶,丝毫没有精雕细琢的痕迹,也看不出哪里匠心独具,莫非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吗?我抱持疑惑端详着,夹起一个,放入口中。如纸薄的皮面很快就融入舌尖,就像一朵白色的玫瑰,绽放在口中。余下的肉馅完全流露于外,唇齿间的口感,没有太多油腻,可见所用肉馅多为精肉糜,而非肥肉。这也与湖南烧麦多喜欢以油渣肥肉入陷,有着截然不同!再尝翡翠鲜虾烧麦,更是“烧麦之经典,面点之离骚”。面皮、青菜、虾仁都是可圈可点的,只能说皮如薄纸,青如翠竹,虾如红玉,这时再蘸一点辣椒油,裹上一层,可以是在一卷山水画上盖上自己的印章,也宣誓了自己的主权了。
烧麦的出场,让我对四川只重麻辣的认识有了重新的定义。接下来的冰粉,更让我有了全新的看法:四川美食是温情的,是泼辣后的体贴。寒冷的冬天吃一碗冰粉,似乎不太近人情,可若这时推出一款椰奶五彩冰粉,那就满足了食客们讲究的心思了。这样的妥帖安排,我就在乐山见识到了,一碗四五块的冰粉,硬是盛着满满的人情味端了出来。
这家“雷四孃”手搓冰粉和蛋烘糕店教给我,“适度的温暖”,一碗冰粉中椰奶、爆爆珠、五彩芋圆、山楂、花生碎末、配上几颗红枸杞,触手常温,实在是诚意感人!再加上一份蛋烘糕,刚刚烤好散发出浓浓蛋奶的蛋烘皮,配上冰淇淋加上一点葡萄干,山楂末(老板娘临场发挥),两份甜点,一凉一热,凉热温度适宜,相互交织,让我们这些坚守在寒假减肥战地的人,放下了最后的坚守,沦为美食的俘虏!对此,我只能做出一个决定——在乐山再留一天!
也许你会说,我不应该为了一座城,而放弃一整个四川,可我想说,乐山美食已经很好地留存了四川的别样魅力。我们都知道麻辣火锅的迅猛攻势,却不曾想到一个粉蒸牛肉咔饼是多么的细腻绵长;我们见识到火红的背景下,兔头和冒菜是如何地铺张扬厉书写四川美食,却很难去感受一碗清新开胃的鸡汤饭,也是那样的温润入喉!这两种完全迥异的画风都呈现于乐山。我想起了凯撒大帝所说的那句名言:“余来!余见!吾服!”
诚然!我来到了这里,见识到了这里的美食,我为它而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