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获奖作品
书签

知来者之可追

作者:孔祥琪

主办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比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我们的芳华”书签设计活动

2020-04-26 18:57:36

45 0 545

正面巧妙运用切口处的设计,读者合上和打开书本时就像是在和卡通形象躲猫猫。背面是作者绘制的西电标志性建筑观光塔,配有校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表达了对莘莘学子“登高望远”的期冀。
诵读

《活着多好呀》四川杂忆(节选)

作者:胡晓媚

院校:undefined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4-26 17:03:44

34 1 465

川菜尚辣。我六十年代住在成都一家招待所里,巷口有一个饭摊。一大桶热腾腾的白米饭,长案上有七八样用海椒拌得通红的辣咸菜。一个进城卖柴的汉子坐下来,要了两碟咸菜,几筷子就扒进了三碗“帽儿头”。我们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天天吃辣,辣得大家害怕了,有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大声说:“不要辣椒!”幺师傅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川味辣,且麻。重庆卖面的小馆子的白粉墙上大都用黑漆写三个大字:“麻、辣、烫”。   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确实很香,非山西、河北花椒所可及。吴祖光曾请黄永玉夫妇吃毛肚火锅。永玉的夫人张梅溪吃了一筷,问:“这个东西吃下去会不会死的哟?”川菜麻辣之最者大概要数水煮牛肉。川剧名丑李文杰曾请我们在政协所办的餐厅吃饭,水煮牛肉上来,我吃了一大口,把我噎得透不过气来。   四川人很会做牛肉。赵循伯曾对我说:“有一盘干煸牛肉丝,我能吃三碗饭!”灯影牛肉是一绝。为什么叫“灯影牛肉”?有人说是肉片薄而透明,隔着牛肉薄片,可以照见灯影。我觉得“灯影”即皮影戏的人形,言其轻薄如皮影人也。《东京梦华录》有“影戏豝”,就是这样的东西。宋人所说的“豝”,都是干的或半干的肉的薄片。此说如可成立,则灯影牛肉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成都小吃谁都知道,不说了。“小吃”者不能当饭,如四川人所说,是“吃着玩的”。有几个北方籍的剧人去吃红油水饺,每人要了十碗,幺师父听了,鼓起眼睛。
征文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作者:孙静

院校:旅游分院空乘165-1班

比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青山一道同云雨众志成城抗疫情”校园征文创作大赛”

2020-04-26 11:28:01

440 6 2223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 2020开启失败!所有的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消失了”,只剩下了无人的地铁和公交;原本喧嚣的小店,早已紧锁了大门;小区的广场也空空如也,只有几个保安在走来走去。 这是怎么了?然而,只有植物依然在生长,动物们过着安逸的生活,或许人类可有可无。世界依然阳光普照,但,就算阳光普照,我们也出不去。我好像长一双翅膀,冲出这该死的牢笼,离开这个令人压抑的地方,讨厌这个长长的暂停键,我想让生活正常播放。 被困在家里的我们,就像一只“金丝雀”。每天都期盼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便是这个世界我们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手机,希望能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每天都能看见有人在不断的确诊不断的死去,物资不断的缺乏,心里就像有一块大石头一样堵住了,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在这期间,有无数的逆行者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疫情对抗,因为他们肩上背着的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那份责任!不仅是这些站在一线的英雄们,还有不留姓名送口罩送餐食的平民百姓,也有远在他乡的华侨们在为祖国收集物资,全国各地城市或要求的或自发的都进行了封路封城。这所有的所有,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每当看见那些激奋人心的视频、新闻,都会感到热泪盈眶,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中国人是团结的!英雄,这两个字眼是无比的光辉,却又无比的沉重。他们在所有人往外跑的时候逆向而行,即使心里害怕也一样挺身而出。英雄都是平凡人,你我都能是英雄,这个世界一直需要英雄。其实,哪有什么英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渺小,也许只是父母身边平平无奇的孩子,也许家里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父母,他们只不过是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拼命在死神手里抢人罢了!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终于,在2020.4.22日这天,钟南山的一句:我们挺过来了!上了微博热搜。是呀,我们终于挺过来了!没有任何困难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感恩所有为抗击疫情而付出的你们!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2020重启成功了!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  ——约翰·肖尔斯
诵读

闻一多先生上课

作者:师丹琳

院校:undefined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4-25 20:00:06

10 0 296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诵读

青春中国

作者:卢凤梅

院校: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

比赛:六盘水师范学院《2020,我们的芳华》---抗“疫”精神礼赞 校园诵读展示活动

2020-04-25 19:00:27

304 14 1887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呵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 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荡漾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 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 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 青春中国!
书评

历史上的中外分际

作者:田昊宸

院校:人文学院

比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我们的的芳华》见“微”知著——微书评活动

2020-04-25 15:29:56

14 0 343

有人对这本书持批评态度,认为是太过于浅显,想要打通五千年文明,综述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却显得庞杂。而这本书大历史的视野和格局是十分感触人的,也是能引起当代之共鸣的。 以作者的后记来说,他将这段时期的中外关系分别界定位六个系统,这六个系统辩证发展,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也因此而不能静止。 在文明之内的我他之分是在儒学正统和异端学说之间,社会上层与底层百姓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在中华体系内的各个族群之间体现出来。 而对外的身份认知来说,中国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到东亚乃至亚洲的执牛耳者,再到整个世界列国中的普通一员。中国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中国作为一个“我者”与“他者”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变。 经过近现代的诸多变革与挑战,中国社会的我者与他者已经完全易位。中国原有的文化成为了他者,而西方的所谓现代文化则一跃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我者。农村由我者变为他者,城市则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我者,中国传统的积极主义的社会化倾向成为了他者,个人主义的理念成为了我者。 当代中国亦不能逃离我者与他者反复运动的辩证状态。我们需要标明我们中国的身份定位。在当今世界,在当今中国谁是我者?谁又是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