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获奖作品
诵读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范玮

院校:undefined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5-17 23:32:52

124 1 460

眼见机会成熟,朱棣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下令:迁都! 原先的京师改名为南京,北京作为明帝国新的都城被确定下来,从此北京这个城市正式成为了明朝首都,并一直延续了二百余年,但它的历史却并未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相反,它一直富有生气的存在和发展着,并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当今天的我们徜徉在北京这个现代化都市,看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时,不应该忘记,正是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叫朱棣的人奠定了这一切的基础。 要说明的是,朱棣在建设北京时,是有着相当的现代意识的,他十分注意城市的整体规划,分别修建了数条主线和支线,把北京市区规划成形状整齐的方块,并制定了严厉的规定,禁止乱搭乱盖,还铺设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和天坛等北京著名建筑,都是朱棣时代打下的基础(此后清朝曾经整修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它占地十七万平方米,征用无数劳力,用了二十年完成,它原先只是供皇帝居住的地方,老百姓绝对与之无缘,也没有买票参观这一说,但这并不能影响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故宫已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无可否认,这正是朱棣的功绩,不能也无法抹煞。
诵读

平凡的世界

作者:唐佳乐

院校:undefined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5-16 19:54:24

30 0 366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     普通人时刻都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不必隐瞒,孙少平每天竭尽全力,首先是为了赚回那两块五毛钱。他要用这钱来维持一个漂泊者的起码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要用这钱帮助年迈的老人和供养妹妹上学。     他在工地上拼命干活,以此证明他是个好小工。他完全做到了这一点——现在拿的是小工行里的最高工钱。     去年和“萝卜花”一块上那个工时,他曾装得一个字也不识。现在他又装成了个文盲。一般说来,包工头不喜欢要上过学的农村青年。念书人的吃苦精神总是令人怀疑的。     孙少平已经适应了这个底层社会的生活。尽管他有香皂和牙具,也不往出拿;不洗脸,不洗脚,更不要说刷牙了,吃饭和别人一样,端着老碗往地上一蹲,有声有响地往嘴里扒拉。说话是粗鲁的。走路拱着腰,手背抄起或筒在袖口里;两条腿故意弄成罗圈形。吐痰象子弹出膛一般;大便完和其他工匠一样拿土坷垃当手纸。没有人看出他是个识字人,并且还当过“先生”呢。
诵读

平凡的世界(节选)

作者:杨黎

院校:图书馆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5-13 22:14:43

13 0 363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     普通人时刻都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诵读

《母亲的花瓶》诵读

作者:崔慧娟

主办方:陕西省图书馆学会,陕西省图书馆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5-08 17:15:10

1 0 269

《母亲的花瓶》 作者:紫云烟 朗诵:崔慧娟 母亲真的老了。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沧桑。她总是喜欢静静的看着桌上那个白色的花瓶发呆。 这只花瓶很古老了。记不清它有多大的年龄,小时候我总想摆弄它,看个究竟。但总被母亲呵斥着,一直也没有机会拿在手里细细把玩。 其实现在看来,它只是一只很普通的花瓶,白色的瓶身上,有几枝淡淡的梅花,古朴雅致。母亲极为珍爱它,每天将它擦拭的一尘不染。 这只花瓶的来历不曾听母亲说过,但是小时候隐约听祖母提到过。这是母亲唯一的嫁妆。母亲出生在天津一个商人家庭,家庭的优越让母亲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的日子。20岁那年夏天,母亲随外婆回老家探亲,邂逅了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父亲。他们一见钟情。但是他们的相爱受到了外婆一家的严重阻挠。母亲在多次抗争无望的情况下,毅然离开了天津,来到父亲的身边。来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这个美丽的花瓶。 初次听祖母讲起母亲的故事,心里颇生了许多困惑。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能够离开自己的舒适的大城市,来到贫困的乡村。也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千里迢迢的抱着这个花瓶来到父亲身边。不知道这个花瓶与父亲母亲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明白了母亲对父亲的执着。父亲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都很出色。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每天傍晚时分,父亲弹一支曲子,母亲一边做着家务一边和着琴声哼着歌。那种温馨陪伴了我整个童年。他们相敬如宾,一直到父亲去世。总忘不了那个惨淡的日子,弥留之际的父亲,握住母亲的手,默默无言,注视着那个花瓶许久许久。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头发仿佛一夜之间就白了。我常常周末回家探望母亲。一日,听弟弟说母亲身体不适,我立即赶回了家。母亲静静的躺在床上,显得很疲惫。看见我,孩子似的开心笑了。陪母亲吃完药,打发她睡了,想打扫一下房间。无意中看见了桌上母亲的花瓶,轻轻抱起来想擦拭一下上面的灰尘。感觉很重,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我慢慢的抱过来,发现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裹得紧紧的小纸棒。是什么呢?轻轻取出一个,生怕惊醒了母亲。纸棒是粘住的。我用手指甲轻轻的划开纸卷,呆住了。那是母亲的笔迹:“今天是清明节了,你还好吗?…….”“我昨晚又梦见你了,梦见你又挥毫泼墨,我给你砚墨,可是总也听不到你说话的声音……” 我心里一种酸楚的感觉,急涌上眼睛。我再往里面探手,抓出了一个。是父亲的笔迹:“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给你弹奏一曲梁祝,你笑的好开心……” 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滑落在纸棒上,回头望望熟睡了的母亲,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珍爱这个花瓶的原因。终于明白母亲每天认真擦拭花瓶专注的神情,终于明白,这花瓶是母亲的情结。虽然我不知道父亲和母亲与花瓶之间有怎么样的纠葛,也不甚明白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但是,我知道,这花瓶是母亲与父亲心灵相通的一根线啊!它是父亲母亲情感的见证啊。 以前总感觉自己对母亲照顾无微不至。抱着这个花瓶,才发现自己作为女儿的大意。生活上的衣食冷暖,毕竟代替不了母亲心灵上的安慰。一只普通的花瓶,在母亲的心里竟然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意义。一个小小的花瓶,满满装载了母亲和父亲一生的情感啊! 悄悄的拭着眼泪,将花瓶慢慢的擦拭后,放回原处。现在在我的心里,这只花瓶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了。我想我也会和母亲一样,将这只花瓶珍爱一生的。泪光中,那花瓶一闪一闪的发出柔柔的亮光来,弥漫了整个屋子,包住了熟睡的母亲。
诵读

《我在等你》

作者:杨念暾

主办方:陕西省图书馆学会,陕西省图书馆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5-08 14:15:12

15 2 396

《我在等你》 作者:余秋雨 诵读:杨念暾 我藏不住秘密 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 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我就是这样坦然 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 你要离开我 我不会留你 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 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 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 我会停住脚步 凝视你远去的背影 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 然而总有一个人 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 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 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 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 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
诵读

《活着多好呀》四川杂忆(节选)

作者:胡晓媚

院校:undefined

比赛:陕西省图书馆蛀书虫挑战赛“蛀.读”书中经典——图书经典片段诵读展示活动

2020-04-26 17:03:44

34 1 465

川菜尚辣。我六十年代住在成都一家招待所里,巷口有一个饭摊。一大桶热腾腾的白米饭,长案上有七八样用海椒拌得通红的辣咸菜。一个进城卖柴的汉子坐下来,要了两碟咸菜,几筷子就扒进了三碗“帽儿头”。我们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天天吃辣,辣得大家害怕了,有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大声说:“不要辣椒!”幺师傅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川味辣,且麻。重庆卖面的小馆子的白粉墙上大都用黑漆写三个大字:“麻、辣、烫”。   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确实很香,非山西、河北花椒所可及。吴祖光曾请黄永玉夫妇吃毛肚火锅。永玉的夫人张梅溪吃了一筷,问:“这个东西吃下去会不会死的哟?”川菜麻辣之最者大概要数水煮牛肉。川剧名丑李文杰曾请我们在政协所办的餐厅吃饭,水煮牛肉上来,我吃了一大口,把我噎得透不过气来。   四川人很会做牛肉。赵循伯曾对我说:“有一盘干煸牛肉丝,我能吃三碗饭!”灯影牛肉是一绝。为什么叫“灯影牛肉”?有人说是肉片薄而透明,隔着牛肉薄片,可以照见灯影。我觉得“灯影”即皮影戏的人形,言其轻薄如皮影人也。《东京梦华录》有“影戏豝”,就是这样的东西。宋人所说的“豝”,都是干的或半干的肉的薄片。此说如可成立,则灯影牛肉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成都小吃谁都知道,不说了。“小吃”者不能当饭,如四川人所说,是“吃着玩的”。有几个北方籍的剧人去吃红油水饺,每人要了十碗,幺师父听了,鼓起眼睛。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