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获奖作品
诵读

青春中国

作者:张鑫雨

院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学生组

比赛: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声动金秋”朗读活动

2019-10-20 15:03:59

2 0 373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啊 那一天 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 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 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 中国 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 中国 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中国
诵读

《纸船—寄母亲》

作者:王沁洋

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比赛: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声动金秋”朗读活动

2019-10-18 17:33:52

6 0 498

《纸船—寄母亲》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诵读

僧庐落雨

作者:陈晓冉

院校:安徽大学2019级文学院

比赛:2019“e博在线杯”安徽省第三届“诵读经典 飞扬青春”校园微阅读主题创作活动

2019-10-16 16:55:01

960 638 20054

僧庐落雨 带着湿气的风卷起红帘来了。细细的斜雨扫了进来。烛火在风里摇曳着,这铜墙铁壁的屋子好似上了一层金漆。与帘子外因落雨而青黑色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白衣少年带着醉气斜歪在一旁,双眼微眯,早已不知神游何处。旁边一身着杏子红单衫的妙龄女子正轻轻调着琵琶的音。 一曲终了已经好长时间了。 “胜欲,醒醒!我昨儿才学了一首曲子,现在调好了琵琶,唱给你听!”女子轻轻拍打着他,他方才如梦初醒。 “唱吧。”他把歪斜的身子直了起来。 琵琶声起,伴着女子清脆的歌喉,如清露旋于荷叶,再四散落入水中。“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寸相思一寸灰…”细雨未断,他捻着两鬓霜白的头发,浑浊的双眼看着阶上青苔受雨水侵蚀。因衰老而发紫的嘴唇不自觉含糊唱出年少时坊间的时髦歌曲。好像那温柔的琵琶声还在耳畔。“咚…”回过神来,只听见寺庙里按时敲响的钟声。 凄凄荒草,霏霏细雨,蒋捷起身回了僧庐。然而年少时歌楼醉舞的场景依稀浮动在眼前。 “行了,”白衣少年摆摆手,示意歌姬停下,“李商隐的诗也不过如此,我听也听腻了。你们为何竟不唱我写的词?我蒋捷蒋胜欲的造诣也不浅嘛。” 歌姬低头不做声。 “拿纸笔来!今日着朦胧雨景,我大可作词一首,待他日我功成名就,此词必可风行天下!”说罢,他爽朗的笑了起来,笑声中的傲气与南宋王朝晚期文弱的雨景实不相配。 青春,也许就是这般敢于逆行,敢于打破实在的形式,射出不一样甚至不相称的光芒吧。蒋捷便是如此。但年华老去,可能也便是顺应天意,逐渐与世无争。 黑云压江。江上白雾四起。一叶扁舟慢慢地行于江面。“胜欲,快下雨了,进船舱罢!”友人在舱内对蒋捷呼唤道。“不用了。”他简单的回答了一声。语气虽然不强烈但足够让了解他的友人默然。 他坐在船头,身上早已不是洁白的衣冠,而是粗略的布衫。江风将他一缕头发吹至眼前,他恍然自己已经青丝不再。 细雨落江,形成圈圈点点。忽然,一只大雁飞过,留下一声恻然的悲鸣。 心惊啊,心惊。如今人入中年,国破家亡,江山为铁骑践踏体无完肤,大宋两京繁华如一梦,无尽理想都成空。如何再肝脑涂地?如何再策马河山?如何再名垂青史?想到曾经,也在这样的雨中,在歌楼上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首艳诗媚词,好像笑话一般。而今,这落入江上的雨,却也似青春的残花,入土为安。 破晓。寺庙的钟声再次响起。虽才入秋,天气尚温。可屋外下着雨,蒋捷也无法承受这雨带来的寒气了。伴随一阵敲门声,一个小和尚走进来,带着一件崭新的僧衣。 “施主,师父让我送一件干净的僧衣给你,还要我告诉您,您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就不要起来走动了。” “我不过才五十几岁而已……”他顿住了,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憔悴不堪,不跟七十几岁差不多吗?“雨下了一夜?”他转移了话题。 “是,院里的花都给打没了。” 蒋捷沉吟了一会,道:“拿纸笔来。” 纸笔上桌,他在小和尚的搀扶下坐在桌前,颤抖地写下“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的眼睛好似时光机。倒回了那个歌楼上的雨天。那时,大宋一息尚存,仍有回天之机。自己也是风华正茂,有睥睨天下的姿态。青春,就是在哀怨的雨天打破琵琶的靡靡之音,唱出自己哪怕幼稚到可笑的豪情。 而今,他顺应了这雨天。写下叫人戚戚然的词。而这首词,居然成了他少年时自诩的传世经典。豪情不再,只有雨的凉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愤于亡国,无力回天。只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试想,若他生于盛唐,可能他不会把青春交给一场雨,而会奋力燃烧,把最好的年华,交给他心中的大好河山与光荣梦想。 只可惜,这个南宋末年的词人,他的青春,就是一场雨。
诵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陈玉东

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比赛: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声动金秋”朗读活动

2019-10-16 13:55:46

505 4 2483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诵读

她说

作者:董舒媛

院校:合肥师范学院

比赛:2019“e博在线杯”安徽省第三届“诵读经典 飞扬青春”校园微阅读主题创作活动

2019-10-15 21:59:12

5615 772 45977

她说 很多时候腰伤缓释艰难,她说:不痛 锥盘的扭曲,小于一个家的琐碎与紧凑 她说:不冷。腊月护城河边浣衣归来的女人 用血口遍布的茧手撕裂了黑夜的心脏 她说不累,磨烂的抹布 锃亮的烟机和沾满油烟打结的头发 她说她的青春活在我身上 将日子一片片地剖开,里面淌着她明媚的好时光 一半给了我 另一半塞给她珍爱的烟火味
诵读

在云端

作者:丁小玲

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比赛:2019“e博在线杯”安徽省第三届“诵读经典 飞扬青春”校园微阅读主题创作活动

2019-10-15 18:56:58

2288 139 16083

在云端 丁小玲 一、 我在我的眼中看到我自己,一匹马,以及旁逸斜出在前路上,斑驳的峡谷。大片金黄如注而下,在料峭的一隅攀援,上升,分裂,又重构。我踏上马背,踏着那些红褐色的匍匐的鬃毛,将手中最后一粒砂石垒上峡脊,使它被完成最后的高度。霎时,钟摆轻而易举地颠覆回日出时分,我感到自己的气息融入在山坳纵横交错的气流中,没有章法的在升腾,随着峡谷之巅,刺破云层。或许,这便是我建立在自己青春时期的理想国。在云端,我的目光与朝阳交汇,染红了的云流,旋即同百鸟一起朝圣,蓦然成就了更为瑰丽的勾勒。 这是我梦中的一支。 如今,它存在在我的生活中一再清晰可触,而我的青春岁月也正如那累积而上的峡谷,向天际突围。 二、 我所希望的,是将自己的青春与梦一同,放置在云端。 第一回去上海,我们毫不犹豫地定了一家与东方明珠塔隔江相望的酒店,只是为了能沾染些许那可以不被世界所遗忘的欣欣朝气。 我自认为上海是一座洋溢着青春的城,它矗立高耸的明珠塔与更迭难休的摩登时代标签一直被人们所乐道,风驰电掣的现代化与复古老街相得益彰。当然,我最期许的,还是那东方江畔的明珠塔,蓄纳了兵荒马乱、又盛放下纷华靡丽的上海,在它的窥探下,更为楚楚动人。 拍摄它的镜头掠过发顶,路过大道与江岸,抵达塔尖。我拉低了焦距以便容下它在整个相框中。即便如此,我还是将脖子伸长,头颅抬高,脚跟离地,以便穷其绝顶。 思维应着目光流转,双脚贴过地面,踏过大门,滑过阶梯。我旋着扶手上升,层层递进。去过很多的高塔,走过很多的廊道,却唯有这一次,真真切切地站在上海黄浦江畔的半空中,我带着一种近乎艳慕的语调,向它俯首称臣,酝酿着这独树一帜的青春邂逅。站在塔顶,我仿佛俯瞰到了这一切的拔起,瓦片铺天盖地地卷来,拼接相连,编制着一段辉煌的青春词曲,瞬时在耳膜之中鼓乐齐鸣。 我想,倘若它尚在青春,那定会奋勇地向上生长,奋勇地想在云端拔得一席之地。如同少年,它的自信在人们日日夜夜的修缮下愈发溢彩。站在大地之上,厚重的责任感与来自自身属性的一意孤行,在塔尖上收入上海年轻的全部,尤其鲜明着那些错综复杂的感动与力量,撼人心神。甚是奇异且神圣的,它负载着生命的张弛有力,拼命地使自己以及那些游走的青春的灵魂站在高地,生生不息。 三、 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当为人。而我却认为这大地上所谓诗意的栖居者,更应为人的青春与灵魂。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致使城市以及世间万物连带上所谓蓬勃的名号。 我的窗外正对面有一棵广玉兰,从它正式坐落在那里起,算来也有六七年的光景。往前它还很小,是一株,而现下却要说是一棵了。它的枝干依旧很细,但叶子却伴着它的年岁,正比增加了不少。自从它进入我的视野,我便不自觉地间接成为了它向上脱离地表的旁观者,更是成为了时光幻化为它青丝的见证者。可我无时无刻不在忌惮敬畏着它,只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它的固守芳园,自我看来,它应当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可我却从未体味到此类的孤寂,反而,它正在发散着它的活力。我看到了它脚下水土的大笑!枝叶抖动,蔓延着它的葳蕤,向天际张扬。它真是哲人一般的存在,叶子成就了那番诗意盎然的文字修为,鼓舞着尘滓与它一同,累积而上,甚至能像亚里士多德撇下的一抹剪影,莎士比亚丢下的一段行文,走调在天地间,毫不畏怯地疯长。在风中零落,或被皑皑雪压低绿枝,这些让人招架不住的狂态,却让它长成了一座高山,与天相连。 这使我莫名想到,母亲在云南丽江的留影,身后的玉龙雪山盘曲成乾坤的一条狭缝,挤兑又开张,统统在雄浑壮阔的气势中杂糅一气。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半透明地浮在空中,与云天相触。是怎样努力的奋斗,抑或是怎样地壳的裂动,才落得身处高处,俯仰人世。在这融入了感动与欣喜的一瞬,我更愿相信这是青春的杰作,又或许,广玉兰亦或是玉龙雪山,它们的生命始终贯穿着那些天然存在的信仰——将灵魂的朝气放置在尖顶,将自己纯白的心脏放置在云端。 四、 2010年夏,我因生病住院。在落地玻璃上看到我忧伤的脸,它显得异常沮丧。 后来,我学会了看天上的云,它们在天际的尽头懒散地氤氲着香气,每日游行在山头、塔尖以及空洞的气流上,摆出各种令人咋舌的姿态,妖娆又不失大体。隔着病房的窗口,我看到了它们,被几经拉伸,却仍然自由,正儿八经地浮在天空以北,目送着自己的青葱岁月。 老人们常说人生百味,遥遥旅途不可能以单一的闲适或者苦难充斥其中,怎样学会在痛哭流涕中寻求到横生的乐趣,才是当下最值得去考究的。或许在这种两极之下,才会感觉到青春与年少依旧萦绕。 高三毕业那年,我和父母坐上了去新疆的航班。隔着舷窗,我看到云流涌动,像是无比梦幻的、无比巧妙的,我仿佛是在云端漫步,任极速的飞机划破云身,金黄的云膨胀在脚下。我感到,体内脉络中覆辙迂回的血液,迤逦成喜形于色的青春光芒,敲打着我的心脏,并随着它一同炙热跳动。似是它的过错,我就这般轻而易举地相信了青春的美好!升腾往返,历练涅槃,我站在云端,看尽了人生青春的希冀,在心中妖娆。 所有来自青春的梦正熙熙攘攘地随着仲夏过境,我们无数次推到又重铸起无聊而又热烈的未来,想来还在云端上罢了。 呼啸而过在起落的纯白中,我看到云端之上,摇落下纷纷扬扬的欢畅。 天际正在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