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熊亮:绘本中的好故事
1478
0

绘本中的好故事


这些年开始做一些创作,我的文稿以前自己写自己画,现在文稿是一个比利时的作者,最近在画一个英国作者的文稿,我把文稿发给英国作家、伊朗作家,我们在交换稿子画,这样可以敦促我完全一种没有文化界限的概念,完全以孩子为主的概念。当你做故事给其他画家的时候,有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你给自己做的时候很容易觉得我一定要展现个性,展现个人的想法,但在给别的画家做的时候,重点是故事一定要充满了新奇的创意、新奇的想法,这个作品可以让跟你合作的艺术家得到一次有趣的尝试。你还会考虑到另外一件比较现实的事情,因为给自己做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销量,风格好玩就行,跟别的作者合作,既要考虑创作上能够得到巨大的发挥,还要考虑让他的书能够好卖,这是对朋友的承诺。

我今天讲的是“绘本中的好故事”,讲怎么去讲故事。今天早上收到我去BIBF日本展的册子,看每张画一个重要的特征,画家不一定像演员一样,画家更加注重艺术性、语言性。画家要跟每一个角色一样,充满鲜明的个性。我们看画家,风格极其明确。个性有两个特征,首先个性其实非常强烈;第二,语言上的成熟度,语言上的特殊性、研究性要非常显著。今年有两百书选进来,我一直很关心个性。什么是个性?看一眼特别想认识他,打电话跟他交朋友,这是最重要的。看到朱老师或者国外的画家,看到之后立刻跟他联系,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你喜欢他,是通过他鲜明的气质决定的。


复杂性和清晰性并存,也是绘本应该包含的两个性质。一个故事首先表面看起来一定是非常清晰的,因为故事非常单线简单。为什么要追求复杂性?需要让小朋友看完有趣的故事之后,某种东西被触动,这个触动一定是作者在做的时候,表面讲的是故事,内心讲另外一层用意,这样孩子才能被打动

一个故事要有灵感,要有个性,个性首先是灵感,灵感一定要有新角度和多角度,而且是世界性的。另外,当代戏剧性。一个故事写得好,不是一个任务,突破惯常性的思维,甚至突破你自己对原先某种概念的认识,这才是一个好故事。

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想法,一个故事同一个点子,小朋友的注意力以图象驱动,大人可以讲特别抽象什么都不搭的故事,但是我们会思考,把它们联系起来。小朋友不会靠经验和知识理解故事,他完全是在故事中行走,他的专注点、兴趣要持续把握。当一个故事的点子不断变化的时候,这个故事开始讲什么,到结尾还是讲什么,不能变来变去。我在写故事的时候前面永远会出现几个小孩在前面,更小年龄段,我想象他们听我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兴趣。一个点子讲三次不断变化,他会哇哇哇,第四次继续加这个点子的时候,他就有点敷衍,第五个点子还再继续的时候,他基本上礼貌性的微笑,容易被小朋友想到下一步的发展情节,他就不会感兴趣。如果你的点子没有转折的时候,他什么时候觉得这个作者并不是那么好玩,就没兴趣了。我永远关心孩子在我面前的状态,这就是刚才说的戏剧感。

另外,语态。刚才阿甲老师提到《太阳快要掉下来》,太阳掉下来也有深层次的意思,第一句“不要让太阳掉下来”,后面又是“不要让太阳掉下来”……语态不断变化。

我们要做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让别人发笑。一个跟认知有关系,第二为了让在我面前虚拟的小孩能够发笑,能够笑的层次不一样,笑的时候有语态、有各种心理的变化。我之前做书的时候这么设计,最近这几个月开始有一点对外的活动,我不善言词,我通常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讲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戏剧。戏剧的内容是内在戏剧,但是不管再多的内心戏同样靠画面呈现,除非画技特别好,像著名演员一样上面大段独白把心里说出来,基本靠故事体现。内在隐藏的层次,通过图文、情景这些来体现,一切外面能够看得到,不能变成内部的东西,这个也是创作的要点。创作很容易做得比较内在,可是只有你自己懂,这个一定要解决。


92年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做绘本,之前做的很黑暗,忽然做童书,发现童书比成人书有意思,有结构性。第一本书也是后面做书的开端,小石狮是外在题目,内在题目小石狮是一动不动的主角,所有的主角动来动去,怎么让一动不动的做主角,是安定的、具有安全感的、具有记忆的和回忆的。第二个题目是不动的主角。第三个题目,它的方法。靠移动镜头变化它的大和小。这里面做了三段式,这个故事讲的是传统的乡村情感,对小孩来说,小孩所有的故事从这个线出发。“我跟你说,我们的乡村怎么怎么……”这个不会爱听,得从小孩的角度出发讲这个故事。一个点怎么讲下去,怎么转化,怎么变化。



小镇的小石狮子,我是小镇唯一的石狮子,第二页逐渐变大,第三页更大,“唯一的守护神”,第四页别看我的样子比猫还小,忽然间变小了。三段式中间有一个转折,转折之后一定是迷失,小朋友通过这个转折重新找回原来的路,开始是表面物理性的世界,重新找回进入心理世界。转折之后小朋友还想说回大的词,这时候可以说上面那张别看我的样子比猫还小,可是我的年纪比镇上最老的老人还要大很多。“大”在儿童的眼里递增,什么都可以转化。

所有的书都是关于真善美,毫无疑问。给孩子做书不可能讲假恶丑,真善美为什么和幽默在一起?以孩子角度发出疑问,通过孩子自己的争取抗争获得一些空间,从中获得真善美,这个也是故事魅力的所在。孩子得不到拓展的感觉,自由的感觉,思维上放开的感觉,他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故事。

要有剧场意识,在创作的时候时时刻刻产生跟读者互动的感觉,必须通过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己想象的方式让读者到你面前,要不然就会进入跟大家无法沟通的状态。

我们到底想说什么?我的故事中要体现艺术性,那么我一定会反思艺术对我到底是什么,艺术的概念是什么,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为个体要有一个鲜明的社会意识,一定对世界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永远是故事中最大的动力